“一定要讓鄉親們吃飽肚子”
付華廷長了雙農戶人的大手。粗糙、厚實,拇指指甲向外翻裂?!斑@是前年修農機時叫錘子給砸的,毀了容了?!比珖鴥蓵陂g,在付華廷代表的房間里,老付憨憨地笑著對記者說。
興十四村地處黑龍江省甘南縣音河岸邊。1956年,剛剛7歲的付華廷隨父母以及其他一些山東省臨沂地區移民來到這里。眼前的世界幾乎與上帝創世紀時一樣荒涼,唯一的人的痕跡是一根木頭橛子,上面拴著一面小紅旗,寫著“興十四村”。付華廷忘不了小時候忍饑挨餓、挨冷受凍的生活,忘不了糠窩窩和甜菜渣的味道,更忘不了夜里他饑腸轆轆地躺在草窩棚里,數著屋頂縫隙里透過的星星時心中的夢想——等我長大了,一定要讓鄉親們吃飽肚子,過上好日子。
1972年,23歲的付華廷被鄉親們推舉為村黨支部書記,這一干就是40多年。
“不讓一個村民掉隊”
在付華廷的名片上,印著這樣一行字:第五、第六、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。
為什么在當選了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后的20多年時間里,老付沒有再次當選?問題的背后,還有一段故事。
上世紀70年代末,在改革春風中,我國農村掀起了包產到戶的高潮,而興十四村,卻始終沒有把土地分掉。付華廷“逆歷史潮流”的做法,讓他大會小會上頻頻挨批評,并且落選了人大代表資格。
“分掉吧,分掉吧?!边@是那段時間付華廷老伴兒經常叨叨的一句話?!八X得我軸,但鄉親們卻都愿意一起干,我寧愿啥都沒有,也不愿讓一個村民掉隊?!备度A廷說。
形勢出現了變化。這期間,老付帶著鄉親們整合全村土地、人力資源,在村里辦起了小酒廠、小油坊、小罐頭廠等企業,企業賺到了錢,就給村民集體蓋磚瓦房,1981年全村房屋實現了磚瓦化,1982年興十四村成為全國第一批彩電村之一。
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,興十四村的企業也越做越大:1990年擴建的甜蜜素廠,年產量達2000噸,年收入3000多萬元;1994年建起檸檬酸廠,2000年建起了淀粉廠,2002年組建富華集團成功上市,成為黑龍江第一家以農業板塊上市的公司……如今,興十四村已成為一個擁有幾十家企業、資產超過20億元的富裕村。
興十四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老付又以高票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。
“讓父老鄉親都過上城里人的日子”
在兩會黑龍江代表團的駐地餐廳,每次開飯前都會有一位代表坐在餐桌前,往自己肚子上“扎針”,這是付華廷在給自己打胰島素。嚴重的糖尿病導致他的身體完全靠藥物支撐,每天吃大量的藥片和定期打胰島素針。
“其實他早就到了退休年紀,我和孩子們也一直勸他別干了,可他總是想著要多為興十四村的村民多貢獻點,就一直在工作。”付華廷的老伴說。
“最近有點兒上火?!崩细陡嬖V記者,投了一億多元的50萬噸玉米加工項目因市場行情不景氣擱淺?!斑@個項目要是上馬,就能帶動2000多農戶就業,還能吸引更多的鄉親來興十四村?!?/span>
如何發展現代化農業,是老付考慮最多的事情。這次人代會,老付帶來了“發展現代化大農業,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”的建議。他認為,通過發展現代農業,就地實現土地和人口的集中,讓鄉親們離土不離鄉,是中國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路徑。
今天的興十四村,人口已超過萬人,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7萬元。不但吸引了9000多外村村民、60多名高校畢業生加入,鎮政府也被“引進了村”,一個現代化城鎮初具規模。
“大家都在說中國夢,現在我的中國夢就是通過農業產業化發展,讓父老鄉親都過上城里人的日子。”老付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