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ul id="iskyu"></ul>
  • <strike id="iskyu"><s id="iskyu"></s></strike><strike id="iskyu"></strike>
    <strike id="iskyu"><s id="iskyu"></s></strike>
  • 站內公告:【龍江第一村、黑龍江富華集團總公司迎歡您】
    行業動態
    北大荒一個移民村的富裕之路

    時間:2016-10-10  查看4063次


        新華網哈爾濱2月26日電(記者 梁冬)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是上個世紀50年代由山東移民響應國家號召在“北大荒”組建的移民村。半個多世紀來,興十四村通過發展現代農業,使一個個農業產業化項目落地生根,帶動了當地小城鎮的發展,成為資產超20億元、村民年人均收入達7.02萬元的“龍江第一村”。

        苦干二十年改造“北大荒”

        雪花紛飛時節,記者走進興十四村,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寬敞的廠房、一條條平坦寬闊的水泥路、一幢幢典雅的花園別墅,處處散發出中國北方小城鎮的別致韻味。然而,這個村從前卻是個生產靠貸款、吃糧靠返銷、生活靠救濟的“三靠村”。

        1956年,第一代拓荒者從山東臨沂遷移到興十四村開始艱苦的創業。回顧當時的困苦年代,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依然歷歷在目:“那時的興十四村就是個大荒原,風沙漫天。住的是用玉米秸和高粱稈搭成的草架子,400多個人擠在6間草架子里,頭碰頭地睡覺,第二天起來沙土落了一身!”

        為了多開荒、多打糧,盡快改變窮困面貌,興十四村很早便開始了農業機械化耕作的嘗試。他們人背肩扛買回零件,組裝了村里的第一臺拖拉機。有了“鐵?!?,墾荒的效率提高了:過去一個強壯勞動力最多能耕種40多畝地,使用拖拉機后一人能耕種2000多畝,提高了50多倍。

        興十四村的耕地原來全是沙土地,村民們形象地說“破皮黃,漏水跑肥,不打糧?!比绻桓耐猎焯铮痛虿怀黾Z食。于是,村里開始了改土造田的創舉。全村青壯勞力,帶上山東大煎餅,7年愚公移山式的苦干,硬是把4萬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畝貧瘠的耕地里,把600多畝高低不平的沙土地變成了良田。

        憑著沂蒙人骨子里的艱苦奮斗和吃苦耐勞,1978年,興十四村已初步實現了機械化和水利化,當時全村改造或購買農機具總數已近200臺套,人工打抗旱井達56眼。

        融入科技元素 發展現代農業

        進入二十一世紀,隨著農業新技術廣泛應用,興十四村人清醒地認識到,要想提高農業經濟效益,必須讓傳統農業向現代工廠化和環境安全性農業轉變,高科技才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。

        興十四村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崔俊山介紹,興十四村共有耕地24200畝,如今已全面實現了規模經營,由于統一播種、施肥、收獲,加上科學種田和選種,去年全村糧食產量達3280萬斤,總收入11725萬元,利潤達3370多萬元。

        為了增加玉米單產,興十四村與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部門進行“院村共建”,在全村推廣玉米膜下滴灌技術,創下了玉米單產最高紀錄,畝產達到了2118斤。為示范帶動區域現代化大農業發展,2010年興十四村還建設了4000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,園區共示范種植作物18大類105個品種,應用各類技術33項。其中,水稻隔寒增溫大棚育苗技術已在全縣得到推廣,實踐證明,應用該技術種植水稻,每畝可實現增產100公斤以上。

        通過推廣科技種田,興十四村糧食產量大幅提高。2013年,該村糧食總產量同比增長10.3%,其中水稻最高畝產1386斤,馬鈴薯畝產更是達到了10386斤,創了新紀錄。

        發展以科技為支撐的現代農業大大地解放了農村勞動力。如今,興十四村僅有2%的人從事農業生產,其他人員均在村辦企業工作。全村村民都住進了花園別墅,有線電視、電話入戶率達100%。

        在第一代山東移民張維良家,記者看到,寬敞的客廳一塵不染,淡藍色的真皮沙發和家庭影院,使人很難相信這是一戶70多歲中國農民的家。張維良的老伴對記者說:“如今的日子就跟夢一樣,有時掐掐自己,才相信是真的?!?/span>

        產業發展帶動小城鎮建設

        記者采訪了解到,興十四村在多年的實踐中,摸索出了一套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村經濟的思路,他們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農業資源,通過發展農產品深加工,不斷新上農業產業化項目,最大限度地延長產業鏈條,使農村經濟實現快速增長。

        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,興十四村便在農業產業化的道路上開始了自己的探索。1988年,村里建成了一座以玉米為原料,年產1500噸、創產值5000萬元的甜蜜素廠;之后又組建了大型企業集團--富華集團,形成了生物工程、精細化工、畜禽飼料、乳制品等4大系列、100多個品種的產業體系。目前,新建成的興十四村富華生態產業園已與北京、溫州、鄭州等地企業簽訂落戶協議,年實現產值近4億元。

        大連莊河市農民孫德勝7年前來到興十四村,承租了村里的7個溫室大棚種植草莓。孫德勝告訴記者,一個溫室大棚雖不到一畝地,卻可以產3500斤草莓,反季銷售,一斤草莓最少能賣到30元?!翱鄢斯ぜ百徺I種子等費用,一個棚能賺六七萬元,7個棚年收益少說也有30多萬!”

        在興十四村,少有外出打工的農民,倒是有許多像孫德勝一樣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或務工人員。付華廷告訴記者,興十四村原有村民僅198戶、998人,由于產業項目的興辦,目前全村流動人口已達11000多人?!拔也毁澇赊r民到大城市打工,最好的辦法是搞工業化、城鎮化、就地轉移勞動力?!?/span>

    聯系我們

    電 話:0452-5759254

    傳 真:0452-5759003

    郵箱:wlyuan1980@163.com

    聯系人:富華集團

    地 址: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

    版權所有:黑龍江富華集團總公司     技術支持:龍采科技集團    備案號:黑ICP備1000337